2025/08/24 07:07
乳腺癌筛查正从“一刀切”转向高度个体化的模式。最新进展的核心在于利用多维度数据进行精准风险分层。多基因风险评分(PRS)整合数十至数百个遗传变异位点,结合家族史、乳腺密度、生活方式等因素,构建个体化风险评估模型,显著优于传统模型。基于此,风险适应性筛查策略日益成熟:高风险女性(如携带BRCA1/2突变或PRS极高者)可能提前筛查起始年龄、缩短筛查间隔(如每年MRI联合乳腺X线摄影)、延长筛查时间;而经确认的低风险女性则可能适当延迟起始时间或延长筛查间隔,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减少过度诊断和不必要的检查。人工智能(AI)在影像判读中的应用突飞猛进,提高了早期病变特别是致密乳腺中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液体活检技术,尤其是循环肿瘤DNA(ctDNA)甲基化标志物的研究,展现出作为无创筛查和监测工具的潜力,未来可能用于风险分层或筛查间隔的个性化调整。
前列腺癌治疗领域,放射性配体疗法(RLT)尤其是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RLT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以177Lu-PSMA-617为代表,这种疗法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特异性地结合并富集于高表达PSMA的前列腺癌细胞(包括转移灶),释放的β射线近距离杀伤肿瘤细胞。关键的III期VISION试验和TheraP试验结果证实,对于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包括新型内分泌治疗和紫杉烷类化疗)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177Lu-PSMA-617相比标准治疗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并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安全性总体可控。基于这些卓越数据,177Lu-PSMA-617已在全球多国(包括中国)获批用于治疗特定mCRPC患者。研究前沿正快速推进:探索RLT更早介入(如用于转移性激素敏感阶段或作为一线治疗的一部分)、与其他疗法(如PARP抑制剂、免疫治疗、新型内分泌药物)的联合策略以增效,以及开发新一代放射性配体(如使用发射更强α粒子的225Ac-PSMA,或优化连接子/配体结构以提升肿瘤摄取和滞留)。中国自主研发的177Lu-EB-PSMA(基于Evans Blue延长半衰期)也展现出良好前景。RLT已成为晚期前列腺癌精准治疗的重要支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