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4 07:17
某些抗生素,尤其是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以及万古霉素等,具有明确的耳毒性。这种毒性不仅损害听觉系统(耳蜗毒性导致听力下降或耳聋),也常常严重损害前庭系统(前庭毒性)。而前庭系统,位于内耳深处,是人体感知头部位置、运动以及维持平衡的核心器官。当前庭系统因抗生素毒性而受损时,确实可以导致眼球震颤,即眼震。
眼震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的眼球往复运动。前庭系统与眼球运动之间存在着精密的神经连接,称为前庭-眼反射。这个反射机制确保当头部移动时,眼球能向相反方向运动,从而稳定视网膜上的视觉图像,让我们在运动中也能看清世界。当抗生素(尤其是氨基糖苷类)的毒性作用破坏前庭感觉毛细胞或相关神经通路时,前庭神经向大脑传递的信号就会变得不对称或错误。大脑接收到这种混乱的平衡信息后,会错误地认为头部在持续旋转,从而触发前庭-眼反射,试图“纠正”这种不存在的运动。其结果就是眼球出现病理性的、不受控制的来回跳动,即自发性前庭性眼震。这种眼震通常是水平略带旋转的,方向朝向功能相对保留的一侧前庭。
临床上,由耳毒性抗生素引起的前庭损伤及其伴随的眼震,常常是急性和严重的。患者除了明显的眼球震颤外,通常会经历剧烈的眩晕(天旋地转感)、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平衡障碍),甚至无法站立或行走。这种眩晕和眼震在头部活动或体位改变时往往会加剧。值得注意的是,前庭毒性导致的损伤常常是永久性的,因为前庭毛细胞在人类体内基本不具备再生能力。由耳毒性引发的眼震等症状虽然可能随着时间推移,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机制(前庭代偿)而部分减轻,但完全消失的情况相对少见,尤其是在双侧严重受损的情况下。
抗生素的耳毒性,特别是其对前庭系统的损害,是导致病理性眼震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眼震是前庭功能障碍的直接表现,常伴有严重的眩晕和平衡失调。认识到这种关联至关重要,因为它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具有潜在耳毒性的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密切监测患者的前庭功能(如询问有无眩晕、观察步态、必要时进行眼震电图等检查),并警惕早期中毒症状(如耳鸣、耳胀满感)。一旦出现前庭毒性迹象,包括眼震,应立即停药或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不可逆的损伤,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