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5 10:09
肌营养不良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疾病,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进而引发关节畸形如足下垂。足下垂的形成机制源于肌肉不平衡和挛缩:小腿前侧肌群(如胫骨前肌)无力,无法完成脚背屈动作,而拮抗肌群(如腓肠肌)因长期张力增加而挛缩,使足部固定于下垂位置。这种失衡进一步导致关节囊和韧带适应性缩短,骨骼结构变形,加剧畸形。早期肌肉退化削弱了关节动态稳定性,加上重力作用,患者行走时足部拖地,加速了畸形进展。若不干预,畸形可能固定化,影响整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矫形器的应用时机应在畸形早期或预防阶段,以避免不可逆损伤。具体时机包括:当患者出现步态异常(如频繁跌倒或拖步)、肌肉挛缩初显迹象时,或结合疾病进展评估(如肌力下降至3级以下)。在日间活动时穿戴踝足矫形器(AFO)可支持行走;夜间应用静态矫形器则能持续拉伸挛缩肌肉,维持关节中立位。时机需个体化,结合康复评估,在物理治疗介入后立即启用,以最大化效果,防止畸形在生长高峰期(如青少年期)恶化。
矫形器的作用核心在于提供机械支撑和功能性改善。它通过外部固定装置(如AFO)稳定踝关节,纠正足下垂,提升步态效率和安全性,减少跌倒风险。矫形器能预防挛缩进展,延缓关节僵硬和骨骼变形,缓解疼痛不适。在长期应用中,它增强患者活动能力,促进独立行走,提高生活质量。结合康复训练,矫形器还可优化肌肉平衡,减少能量消耗,使患者更易参与日常活动,最终实现疾病管理的整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