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00:54
鲁迅那句深沉的慨叹“伟大也要有人懂”,如一道锐利的光,照向一部横亘千古的奇书——《史记》。这位以笔为投枪匕首的战士,在精神深处与两千年前的太史公司马迁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鲁迅所处的时代,风雨如晦,他目睹民族的沉疴与挣扎,渴望一种穿透历史迷雾、烛照人心的力量。而《史记》,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以其磅礴的气势、深邃的洞察和“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正是这种力量的巅峰体现。鲁迅感慨的,正是这部巨著所承载的“伟大”精神,在喧嚣的尘世中,需要真正知音去理解、去承继。
《史记》之奇,奇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恢弘格局。它不满足于枯燥的编年记事,而是以人物为中心,将刀光剑影的战场、波谲云诡的庙堂、市井巷陌的悲欢,尽收笔底。帝王将相、刺客游侠、商贾医卜,三教九流皆入史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历史长卷。其笔力千钧,写项羽垓下悲歌,英雄末路,令人扼腕;写李广难封,命运弄人,使人叹息;写酷吏张汤,写游侠郭解,写货殖致富之道……司马迁以饱含血泪的笔触,将历史的复杂、人性的幽暗与光辉,刻画得入木三分。这种超越时代的深刻洞察力和敢于直书真相的勇气,构成了其难以企及的“伟大”。
鲁迅深知这份“伟大”的分量。他感慨“伟大也要有人懂”,绝非叹息《史记》本身的价值未被认可,而是痛感于在麻木与遗忘充斥的时代,真正能穿透文字表层,抵达司马迁那“冷眼热肠”的精神内核,理解其“成一家之言”背后那份孤绝的抗争意志与深沉历史关怀的人,何其稀少。读懂《史记》,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对历史痛感的体认,对真实不虚的执着,对独立人格的坚守。鲁迅的慨叹,是对知音难觅的遗憾,更是对唤醒麻木、传承这份穿透时空的伟大精神的热切呼唤。这份“懂”,是对历史深处那不屈灵魂的回应,是让伟大在每一个时代都能焕发生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