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10:00
腰痛时能否通过臀桥锻炼改善状态,答案是谨慎的肯定——在大多数非急性、非严重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腰痛情况下,科学且正确地进行臀桥练习,通常能成为康复计划中有益的一部分。关键在于理解臀桥的作用机制:它主要激活的是臀部肌群(臀大肌)和腘绳肌(大腿后侧),同时要求腰腹周围的核心肌群协同发力以稳定骨盆和脊柱。当这些后链肌群力量不足或激活不良时,身体会不自觉地过度依赖腰部肌肉代偿,增加腰椎负担。强化臀肌和腘绳肌,恰恰能分担腰椎的压力,改善骨盆位置,从而缓解因肌肉失衡或姿势不良引发的功能性腰痛。
进行臀桥锻炼时,核心要领在于精确控制动作模式,确保发力点集中在臀部而非腰部。起始姿势需仰卧屈膝,双脚平放与髋同宽,双手置于体侧。动作全程保持核心轻微收紧,想象肚脐微微拉向脊柱。发力时,脚跟蹬地,驱动臀部向上抬起,直至肩、髋、膝呈一条直线。此时应感受到臀大肌强烈的收缩感,腰部不应有挤压或疼痛感,骨盆避免过度前倾导致腰椎超伸。顶峰位置短暂保持,感受臀部发力,然后有控制地缓缓下落臀部至接近地面。整个过程中,呼吸要均匀,抬起时呼气,下落时吸气。若在动作中或动作后腰部出现不适或疼痛,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必须立即停止。
对于腰痛患者,起始阶段建议采用基础的双腿臀桥,并严格遵循“无痛原则”。可将双手垫于腰下,感受动作过程中腰部是否过度拱起挤压手背。动作幅度宁可小一些,也要保证质量。随着能力提升,可尝试单腿臀桥、负重臀桥等变式,但务必循序渐进。值得注意的是,臀桥并非万能钥匙。若腰痛源于椎间盘突出急性期、椎管狭窄、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感染、肿瘤等器质性问题,或伴随腿部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等“红旗信号”,盲目锻炼可能有害。此时必须首先寻求专业医疗诊断,明确病因,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
对于常见的因久坐、姿势不良、核心及臀部力量薄弱导致的功能性腰痛,在疼痛缓解期,掌握正确技巧的臀桥练习是值得推荐的康复手段之一。它能有效激活和强化臀肌与核心,分担腰椎负荷,改善骨盆排列。但成功的前提是精准的动作执行、无痛原则的坚守、对自身疼痛信号的敏锐觉察,以及在出现严重症状或练习后疼痛加剧时及时就医。将科学的臀桥训练纳入整体腰痛管理方案(如姿势调整、核心训练、拉伸等),并配合专业指导,才能安全有效地改善腰部状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