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10:27
在震颤相关疾病中,如帕金森病或小脑性震颤,研究发现小脑Purkinje细胞的数量并未显著减少,这排除了神经元丢失作为主要病因的可能。这些细胞的放电模式却表现出明显异常,包括不规则高频爆发或抑制不足,这可能直接关联到运动协调障碍和震颤症状。这一现象引发关键问题:如果细胞结构完整,为何放电行为失调?一种核心假说指向突触传递功能紊乱,即神经元间信号传递机制的故障,而非细胞本身损失。这种紊乱可能源于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受体敏感性改变或突触可塑性受损,从而扰乱Purkinje细胞对输入信号的整合和输出控制。
突触传递是神经元通信的核心环节,Purkinje细胞通过突触接收来自平行纤维和攀爬纤维的兴奋性和抑制性输入,以维持正常放电节律。当突触功能紊乱时,例如谷氨酸能兴奋过度或GABA能抑制不足,会导致信号处理失衡。这可以引发细胞内钙离子波动异常或膜电位不稳定,进而改变动作电位生成模式。在震颤模型中,突触蛋白如突触素或NMDA受体表达失调已被观察到,这可能削弱信号传递的精确性,使得Purkinje细胞放电从规律振荡转为混乱模式,而不涉及细胞死亡。
支持这一机制的证据来自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动物模型显示,诱导突触传递缺陷(如通过药物阻断神经递质)可重现Purkinje细胞放电异常和震颤样行为,而细胞数量保持正常。人类神经影像学数据也表明,震颤患者小脑突触密度或功能连接改变,而非结构萎缩。突触紊乱可能通过反馈环路放大异常,例如影响小脑-丘脑通路的信号整合,间接加剧放电失调。尽管其他因素如离子通道突变或胶质细胞激活也可能参与,但突触传递紊乱被视为主导驱动因素,因为它直接调制神经元兴奋性基础。
Purkinje细胞无明显丢失下的放电模式异常,很可能由突触传递功能紊乱引起。这种紊乱破坏了信号输入-输出平衡,导致运动控制失调和震颤症状。这突显了针对突触的治疗策略,如调节神经递质系统或增强突触可塑性,在管理震颤疾病中的潜在价值,为未来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