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13:12
在城东老巷的尽头,常能看到一个微驼的身影,在晨曦的薄雾或暮色四合中,执着地挥动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扫帚。他姓张,巷子里的人都叫他老张,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工人。没人记得他具体是哪一年开始清扫这条不属于他职责范围的巷道的,仿佛那沾着露水的青石板路,早已成了他生命里无声的延伸。他不属于任何环卫部门,没有制服,没有报酬,甚至极少有人真正停下来对他说声“谢谢”。日复一日,他低着头,专注地扫去落叶、纸屑、尘土,连同那些被随手遗弃的烦恼。雨水打湿的清晨,能看到他披着简陋的雨衣,雨水顺着帽檐流进脖颈,胶鞋踩在水洼里,发出噗嗤的声响,那扫帚划过湿漉漉路面的声音,成了小巷最恒定的背景音。
老张的奉献,如同他清扫的角落一样,微小而容易被忽略。一次深秋暴雨后,巷口低洼处积了浑浊的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人们踮着脚匆匆绕行,抱怨着。第二天清晨,积水神奇地消失了。后来才有人看见,是老张在天未亮时,用脸盆一盆盆舀干了污水,又用扫帚反复冲刷,直到地面恢复洁净。他默默做着这一切,仿佛只是拂去了自家门前的一粒尘埃。还有一次,一个粗心的学生把装有学费和证件的钱包掉在了巷子里,老张捡到后,根据里面一张模糊的借书证地址,在寒风中辗转找到了那户焦急的人家,悄悄放在门卫处,没留下只言片语便离开了。当失主一家激动地寻找这位“好心人”时,老张早已回到他的巷道,继续着他那无人注目的清扫,仿佛一切从未发生。
岁月如巷子里飘落的叶,无声堆积。老张的头发更白了,腰似乎也更弯了些,但那把扫帚依然准时出现在晨曦里、暮色中。他从不谈论自己的付出,更不在意是否被看见、被铭记。他的身影与那条洁净的小巷融为一体,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他像一位沉默的守夜人,用最朴实的行动,擦拭着城市角落的尘埃,守护着一方小小的整洁与温情。那沙沙的扫帚声,是奉献最轻柔的注脚,在无数个不被聚焦的日常里,书写着一种无需掌声、不求回响的伟大。他扫去的是垃圾,留下的,是足以涤荡心灵的澄澈光亮,提醒着我们,真正的无私,往往深藏于默默无闻的俯身与坚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