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7 09:4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洲战场成为轴心国与盟军激烈角逐的关键区域,特别是北非地区。1940年,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入侵埃及,试图扩张殖民帝国,但英军迅速反击。1941年,纳粹德国介入,派遣埃尔温·隆美尔将军指挥非洲军团,目标直指苏伊士运河,以切断英国与亚洲的生命线。盟军则由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自由法国部队组成,奋力保卫埃及和中东的战略资源,如石油和海上通道。这场战役不仅关乎领土控制,更影响全球战局,牵动着数百万人的命运。
战役的核心人物包括德国的隆美尔,他以“沙漠之狐”闻名,凭借闪电战术在1941-1942年取得胜利,如攻占托布鲁克和加扎拉战役。1942年10月,英国的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接管第八集团军,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利用Ultra情报破译和坦克优势,大败德军。这场沙漠战以残酷的坦克交锋和游击战为特点,盟军成功逆转局势。轴心国方面,意大利军队表现疲软,而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补给短缺下苦苦支撑,凸显了沙漠环境的严酷考验。
1943年春季的突尼斯战役标志着北非战场的终结,盟军从东西两线夹击,最终迫使轴心国在5月投降,俘虏超过25万敌军。这场胜利清除了非洲的轴心势力,为盟军入侵西西里和意大利铺平道路,成为二战中盟军首次陆上重大胜利。它不仅提振了全球反法西斯士气,还加速了轴心国的崩溃,影响了战后非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非洲战役虽常被忽视,却证明了盟军协作的力量,为诺曼底登陆等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