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4 10:20
脊髓炎,特别是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等类型,虽然主要损害脊髓,但其本身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肝功能和肾功能确实可能受到影响,因此定期监测这两项功能通常是必要的。
治疗脊髓炎的常用药物是潜在的风险因素。为了控制脊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常会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基强的松龙)作为一线治疗。长期或大剂量使用这类药物可能干扰肝脏的代谢功能,并可能引起血糖、血脂异常,间接增加肝脏负担。对于病情严重或对激素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加用或换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或免疫调节剂(如利妥昔单抗)。这些药物许多都经过肝脏代谢或肾脏排泄,本身具有潜在的肝肾毒性,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等)或影响肾功能(如血肌酐升高、蛋白尿等)。
脊髓炎本身及其并发症也可能间接累及肝肾。严重的脊髓炎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血压调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低血压或高血压危象,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减少肾脏血流灌注,造成肾前性肾功能损伤。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肺栓塞,严重时导致低氧血症和循环衰竭,进而损害肝肾。脊髓损伤平面较高时,可能影响膈肌功能导致呼吸功能不全,全身缺氧状态同样对肝肾细胞不利。脊髓炎患者免疫力可能受损,加上留置导尿等操作,泌尿系感染风险增加,反复或严重的感染(如脓毒症)本身就是对肝肾功能的重大考验。
鉴于上述风险,对脊髓炎患者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定期监测是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始治疗阶段,尤其是使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或加用免疫抑制剂时,监测频率应较高(如每周或每1-2周一次),主要观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以及血清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常规(尤其关注尿蛋白)等肾功能指标。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后,监测频率可适当降低(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但仍需持续关注。一旦发现指标异常,医生需要及时评估是疾病本身、药物副作用还是其他并发症所致,并据此调整治疗方案,如减量、换药或加用保肝药物等,以保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定期的肝肾功监测是脊髓炎患者综合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