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07:24
当有人突发脑梗,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首要任务是快速识别症状:突然出现的面部不对称(如口角歪斜)、单侧手臂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理解困难是最典型的警示信号,可简单记忆为"FAST"原则(Face面部下垂,Arm手臂无力,Speech语言障碍,Time立即拨打急救)。同时可能伴随突发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行走不稳或意识障碍。一旦发现,切勿犹豫或自行观察,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准确说明疑似脑梗。
在等待救援时,确保患者处于安全侧卧位(若意识不清或呕吐),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任何喂食、喂水或药物,以免呛咳窒息。尽量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剧烈搬动。急救人员到达后,会快速评估并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送至具备溶栓或取栓能力的医院(如卒中中心)。医生会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梗死类型(缺血性或出血性)和部位。
对于最常见的缺血性脑梗(脑血管堵塞),治疗的黄金时间窗极其有限。静脉溶栓(rt-PA药物)通常在发病4.5小时内有效,机械取栓则可能延长至6-24小时(取决于具体条件)。治疗的关键在于"抢时间",越早开通堵塞血管,挽救濒死脑细胞、减少后遗症的效果越好。错过时间窗,治疗选择将大大受限,重点转向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
度过急性期后,康复是恢复功能的核心。康复应尽早开始,通常在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即可启动。专业的康复团队会根据损伤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物理治疗(恢复肢体力量与协调)、作业治疗(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言语治疗(改善语言和吞咽)等。康复是一个漫长且需坚持的过程,尤其在发病后的前3-6个月(黄金康复期)进展最快,但持续康复往往能带来数年甚至更久的改善。
预防复发是长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抗凝药(针对房颤患者)、他汀类药物(降脂稳斑)、降压药(目标通常<140/90 mmHg以下)、降糖药(控制血糖达标)。彻底戒烟、限制饮酒、采用低盐低脂均衡饮食、坚持适度锻炼、管理体重及心理压力等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是巩固药物疗效、降低再发风险不可替代的基石。定期复诊监测指标和调整方案也必不可少。
脑梗及其康复过程对患者和家属都是巨大挑战。积极的心态、家人的理解支持、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病友团体,对于克服沮丧、焦虑,坚持治疗和康复计划至关重要。脑梗虽凶险,但快速反应、科学治疗、持之以恒的康复与预防,能最大程度守护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