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 09:51
感染性脊髓炎是一种由病原体直接侵袭或免疫反应引发的脊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病毒感染,但也涉及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多种微生物。这些病原体通过血行传播、神经轴突逆行或直接侵入脊髓组织,导致神经元损伤、脱髓鞘和炎症反应,引发急性或亚急性症状如肢体瘫痪、感觉异常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常见致病病原体包括病毒(如肠道病毒和疱疹病毒)、细菌(如结核杆菌和梅毒螺旋体)以及其他较少见的类型,其分布和流行受地域、免疫状态和环境因素影响。
病毒是感染性脊髓炎最常见的病因,其中肠道病毒家族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常导致急性弛缓性麻痹,多见于儿童。疱疹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和带状疱疹病毒可通过神经侵袭引发脊髓炎,表现为疼痛性皮疹后神经损伤。虫媒病毒如西尼罗河病毒和日本脑炎病毒在流行区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可造成严重脊髓炎症。HIV感染可间接导致免疫介导的脊髓病。这些病毒性病原体通常通过血清学检测、PCR分析和脑脊液检查诊断,治疗以支持性护理和抗病毒药物为主。
细菌性病原体在感染性脊髓炎中占重要地位,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脊髓炎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形成硬膜外脓肿或肉芽肿压迫脊髓。梅毒螺旋体在晚期神经梅毒中导致脊髓痨,表现为共济失调和闪电样疼痛。莱姆病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通过蜱虫叮咬传播,可能引起神经疏螺旋体病伴脊髓炎。其他病原体包括真菌如隐球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罕见)和寄生虫如血吸虫(导致嗜酸性脊髓炎)。诊断需结合影像学、血清学和组织活检,治疗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抗真菌或驱虫药物,早期干预可降低永久性神经损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