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多见于坏植哪类人群

用户提问 |浏览504次
收藏|2025/09/15 12:57

满意回答

2025/09/15 13: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密度降低和骨骼脆性增加为特征的疾病,导致骨折风险显著上升,多见于老年人群体,尤其是65岁以上的个体。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重建过程失衡,骨流失加速,使得老年人成为主要受害者。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密度流失加快,因此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绝经后女性中约三分之一可能发展成此病。遗传因素也扮演关键角色,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表明基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生活方式因素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影响巨大。长期吸烟会抑制骨形成过程,过量饮酒损害骨细胞功能,缺乏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或举重导致骨密度持续下降。营养不良是另一个核心风险,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直接影响骨矿化,常见于饮食不均衡的人群,如素食者或乳制品摄入少的个体。其他高危群体包括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人,例如治疗哮喘或关节炎患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或类风湿关节炎的个体。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体重过轻或过度节食也加剧风险,因为这些因素削弱骨骼负荷能力。

预防骨质疏松症需针对高风险人群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定期骨密度筛查以早期发现病变。饮食上应确保充足钙和维生素D,来源如奶制品、绿叶蔬菜、鱼类和强化食品,每日钙推荐量约1000-1200毫克。适量运动,特别是负重活动如慢跑或瑜伽,能刺激骨生长并增强肌肉支撑。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至每天不超过一杯,管理慢性疾病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方案,都是有效策略。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显著降低骨折发生率,维护骨骼健康,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并减少医疗负担。

匿名

其他回答(0)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