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6 06:5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导致中心视力逐渐丧失,甚至失明。这种疾病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干性AMD和湿性AMD。干性AMD占所有病例的约85%-90%,进展缓慢,特点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的萎缩,形成黄斑区的“地图样萎缩”,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和变形。相比之下,湿性AMD虽然仅占10%-15%,但病情进展迅速且更严重,涉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这些异常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或渗出液体,导致视网膜水肿和急性视力下降。干性AMD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直到晚期才显现,而湿性AMD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显著视力损害,因此早期诊断和分型至关重要。
抗VEGF药物是近年来眼科治疗的重大突破,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发挥作用。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生成的蛋白质,在湿性AMD中过度表达,刺激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渗漏,从而加剧视力损失。常见的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如Avastin)、雷珠单抗(如Lucentis)和阿柏西普(如Eylea),它们通过注射方式直接注入眼内,结合并阻断VEGF,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和渗漏,从而稳定或改善视力。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成为湿性AMD的标准一线治疗,能有效减少视网膜水肿和出血,在多数患者中显著延缓疾病进展,甚至恢复部分视力。
抗VEGF药物对湿性AMD极为有效,因为它们直接针对其病理机制——新生血管形成。研究显示,定期注射抗VEGF药物可使湿性AMD患者的视力稳定或提升的比例高达90%以上,显著降低失明风险。对于干性AMD,抗VEGF药物基本无效,因为干性AMD的病理过程以细胞萎缩和代谢失调为主,不涉及VEGF驱动的血管生成。干性AMD的治疗主要依赖生活方式调整(如戒烟、健康饮食)和营养补充剂(如AREDS配方),但这些方法仅能减缓进展而非逆转损伤。抗VEGF疗法的有效性高度依赖于AMD的分型,湿性患者是主要受益者,而干性患者需探索其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