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13:27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内形成充满液体的空洞的神经疾病,通常由脑脊液流动受阻引发,如与Chiari畸形或脊髓损伤相关。空洞的形成会直接压迫和损伤脊髓组织,特别是影响感觉神经纤维的传导通路。脊髓中的感觉神经束负责传递来自皮肤、肌肉和关节的信号到大脑,包括温度觉、痛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当空洞扩大时,它会破坏这些神经纤维的完整性,导致信号传递中断或异常,从而引发感觉障碍。这种损伤主要发生在脊髓的中央区域,影响交叉的感觉通路,结果患者可能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即某些感觉类型受损而其他保留。
具体表现上,感觉障碍在脊髓空洞症中常见于上肢、胸部和背部,起始时多为渐进性。患者首先经历温度觉和痛觉的减退或丧失,例如无法感知热或冷的刺激,这可能造成意外烫伤或冻伤而不自知。痛觉异常表现为麻木、刺痛或烧灼感,尤其是在手部和手臂区域,严重时演变为慢性神经痛。本体感觉障碍导致位置感缺失,患者可能感觉肢体“不属于自己”,行走不稳或协调困难。触觉减退表现为皮肤对轻触不敏感,而深感觉如振动觉也可能受损。这些症状往往不对称发展,随着空洞扩大而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持物或感知环境变化。
总体而言,脊髓空洞症的感觉障碍源于空洞对脊髓神经的直接机械损伤,造成信号传导阻滞。其表现多样但特征鲜明,包括温度觉、痛觉的分离性缺失,以及麻木、刺痛等不适感。早期诊断和治疗如手术引流空洞至关重要,以减缓进展并改善生活质量。若不干预,感觉障碍可恶化至运动功能受损,突显了这一疾病在神经学中的复杂性和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