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07:03
冬季的低温、干燥空气和光照减少,为慢性病患者和体质虚弱者带来了额外的健康挑战。寒冷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心梗、脑卒中)急性发作的风险。寒冷干燥的环境容易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阻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也进入高发期,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构成威胁。患者在冬季需要格外警惕,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平稳度过这个季节。
保暖是冬季护理的重中之重。患者需特别注意头部、颈部、手脚及胸背部的保暖,外出时务必穿戴厚实的帽子、围巾、手套和保暖鞋袜,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室内环境同样关键,应保持适宜的温度(通常建议18-22℃)和湿度(40%-60%),可使用加湿器缓解干燥,但需定期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室内要定时通风换气,每次10-15分钟,选择中午等相对温暖时段进行,以降低病原体在密闭空间内传播的风险。
外出活动需格外谨慎。尽量减少在严寒、大风天气或空气质量不佳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如必须外出,应避开早晚低温时段,穿着多层保暖衣物,佩戴好口罩,既能阻隔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也能减少接触病原体的机会。特别注意防滑,选择防滑性能好的鞋子,行走时小心路面结冰湿滑,预防跌倒骨折等意外伤害。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远离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是预防流感、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关键。
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冬季更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务必按时监测血压、血糖等关键指标,发现异常波动(如血压持续升高、血糖控制不佳)应及时就医咨询。家中需备足常用药物和应急药品(如心绞痛患者备用的硝酸甘油),确保在需要时能及时使用。要留意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如持续的胸闷胸痛、头晕头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无力、血糖异常升高或过低等,一旦出现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合理的饮食与适度的室内运动不可或缺。冬季饮食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虾、蛋奶、新鲜蔬果),适量补充水分,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天气恶劣时,可在室内进行如太极拳、瑜伽、原地踏步等温和运动,既能维持身体活力、促进血液循环,又能避免寒冷刺激。运动强度需量力而行,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
冬季日照时间短,容易影响情绪,患者需注意心理健康。尽量在白天阳光充足时到窗边或阳台接触自然光,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通过听音乐、阅读、与亲友沟通等方式疏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对于疾病的整体管理和康复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