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13:14
面具脸是帕金森病中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面部表情减少、僵硬和情感淡漠,传统上归因于基底节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导致运动控制障碍。除了多巴胺减少,其他神经递质系统的变化也显著贡献于这一现象。例如,血清素(5-羟色胺)能系统退化常见于帕金森病,其减少影响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导致患者难以展现自发笑容或皱眉;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功能下降,源于蓝斑核退化,削弱了警觉性和情绪反应,加剧面部僵化。乙酰胆碱能神经元的损失,尤其在基底前脑区域,可能损害认知和运动协调,进一步抑制面部肌肉的动态变化,这些递质失衡共同促成了情感表达的整体抑制。
脑区变化同样在面具脸的形成中扮演关键角色,超越多巴胺能通路的影响。基底节的纹状体功能障碍直接关联运动迟缓,但丘脑的异常活动——作为感觉和运动信息的中继站——可能导致输入信号处理延迟,使面部反应迟钝。前额叶皮层退化,涉及情绪处理和决策,其萎缩或代谢减少会削弱情感生成和表达,表现为表情淡漠;杏仁核的功能失调也可能参与,因为它处理恐惧和快乐等情绪,其异常可能减少面部情感信号输出。这些脑区网络的变化,通过神经回路中断,协同多巴胺缺乏,放大面部僵化症状。
面具脸并非单一由多巴胺减少引起,而是多因素神经生物学过程的结果。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递质系统的退化,以及基底节、丘脑和前额叶皮层等脑区的结构功能变化,共同驱动情感表达障碍。理解这些综合机制有助于开发靶向治疗,如调节非多巴胺能递质或神经调控技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