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3 13:27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质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脆弱易折,显著增加骨折风险。这种疾病更容易发生在特定人群中,主要受年龄、性别、遗传和激素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骨骼的自然流失加速,因此老年人群体是高风险对象,尤其是65岁以上人群,骨密度下降速度加快,骨折发生率明显上升。性别差异也至关重要,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质流失率比男性更高,因此绝经后女性成为最易患骨质疏松症的群体之一。家族史同样不容忽视,有直系亲属患此病的人,遗传因素会使风险提升两到三倍。
生活方式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扮演关键角色。吸烟者由于尼古丁抑制骨细胞活性,骨质流失速度加快;过度饮酒则会干扰钙吸收和激素平衡,进一步削弱骨骼健康。缺乏体育锻炼的人群,如久坐不动的办公室职员或老年人,骨骼负荷减少导致骨密度下降。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也是重要诱因,尤其在不均衡饮食的群体中,例如乳制品摄入少或日晒不足的人,这些营养缺乏直接阻碍骨骼矿化过程,增加患病概率。研究显示,长期低钙饮食者骨质疏松风险比均衡饮食者高出50%以上。
其他易感人群包括患有慢性疾病或服用特定药物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炎症和代谢紊乱会加速骨质破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人,如哮喘或自身免疫病患者,药物副作用抑制骨形成,使风险倍增。体重过低或营养不良的个体,如厌食症患者,骨量储备不足更易引发问题。识别这些高危群体至关重要,通过早期干预如增加钙摄入、加强负重运动、戒烟限酒和定期骨密度筛查,能有效降低发病率,提升整体骨骼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