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13:13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是一种罕见的、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多个神经系统同时受累,包括锥体外系(导致运动障碍如僵硬和震颤)、植物神经系统(引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体位性低血压和排尿困难)以及小脑系统(造成平衡和协调问题如共济失调)。尽管医学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MSA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它主要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相关,这是一种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形成的病理蛋白沉积,类似于帕金森病中的路易体,但具体触发因素仍不清楚。遗传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某些基因突变(如COQ2基因)被关联,但这些并非直接致病,而是增加易感性;环境因素如毒素暴露也被探讨,但缺乏一致性证据。总体而言,MSA被视为散发性疾病,病因的复杂性源于多因素交互作用,包括蛋白质错误折叠、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等机制,这些共同推动了神经元的退行性变。
MSA的病因不明确性源于其病理机制的深层复杂性。α-突触核蛋白的寡聚体在胶质细胞质包涵体(GCI)中积累,引发广泛的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但为何这种蛋白会异常聚集仍是个谜。研究显示,MSA不是由单一基因缺陷引起,而是涉及多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例如表观遗传调控可能影响蛋白表达。动物模型和临床观察表明,炎症反应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加剧了病理过程,但这些并非特异性病因。当前诊断依赖于死后脑组织检查,活体研究受限,导致病因探索缓慢。尽管靶向α-突触核蛋白的治疗策略在开发中,病因的模糊性阻碍了预防和根治。
多个系统同时受累的现象,主要归因于α-突触核蛋白病理的广泛分布和神经网络的互联性。在MSA中,α-突触核蛋白沉积优先影响脑干、基底节和小脑等关键区域,这些结构分别调控不同功能:锥体外系受累源于基底节(如黑质)的损伤,破坏运动控制回路;植物神经系统失调则由脑干核团(如迷走神经背核)和下丘脑病变导致,影响血压和内脏功能;小脑症状则来自小脑皮层和脑桥的退化,扰乱协调和平衡。这种多系统协同损伤是因为α-突触核蛋白的扩散性——它通过细胞间传播和神经连接网络,从一个区域蔓延到另一个,形成“多米诺效应”。MSA的病理本质涉及胶质细胞激活,引发全局性神经炎症,进一步放大损害范围,使得原本独立的系统在疾病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交织受累。
MSA的病因虽未明确,但研究正聚焦于α-突触核蛋白的核心作用,未来基因编辑和免疫疗法或能带来突破。多系统受累突显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系统性本质,提醒我们治疗需针对共同病理而非孤立症状。随着多学科合作深化,病因的揭秘将助力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