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8:33
帕金森病的典型运动症状是其诊断的核心标志,主要包括四大类: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静止性震颤最为常见且特征鲜明,通常表现为一侧手部在放松状态下出现每秒4-6次的“搓丸样”抖动,情绪紧张时加剧,主动运动时减轻或消失。肌强直指患者肢体、躯干及颈部肌肉张力持续增高,被动活动关节时可感到均匀的阻力(铅管样强直)或断续的顿挫感(齿轮样强直)。运动迟缓则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速度减慢和幅度减小,例如行走时摆臂减少、面部表情呆板(面具脸)、写字越写越小(小写征)。姿势步态异常包括身体前倾、行走时步伐变小、拖步、起步困难,严重时出现“冻结”现象(突然无法迈步)和容易跌倒的慌张步态。这些运动症状通常从身体一侧开始,逐渐向对侧发展。
非运动症状虽不直接影响运动功能,却是帕金森病整体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早于运动症状出现。它们涵盖范围极广,包括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体位性低血压、便秘、排尿困难、多汗)、感觉障碍(如嗅觉减退或丧失、疼痛)、睡眠障碍(如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失眠、日间过度嗜睡)、神经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淡漠、幻觉、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以及疲劳感等。区分运动与非运动症状的关键在于观察其对患者功能影响的核心领域。运动症状主要损害患者的自主运动能力,如行走、抓握、平衡等,可通过神经系统查体(如肌张力、运动速度、协调性检查)相对客观地评估。而非运动症状则涉及情绪、认知、感觉、自主调节、睡眠等广泛领域,更多依赖患者的主观感受描述和特定量表评估(如情绪量表、认知测试、睡眠问卷)。经典的抗帕金森药物(如左旋多巴)对运动症状通常有较好疗效,但对多数非运动症状效果有限甚至无效。
理解并区分这两类症状对帕金森病的全面管理至关重要。典型运动症状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而非运动症状则深刻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进展的感知,常是导致残疾和照料负担的重要原因。许多非运动症状(如嗅觉丧失、便秘、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可在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甚至十余年发生,被视为重要的前驱期标志。临床医生在评估帕金森病患者时,必须超越运动障碍的范畴,主动询问和筛查非运动症状,才能提供个体化、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有效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和生活状态。全面关注运动与非运动症状,是实现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