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1 13:14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内形成囊性空洞的神经疾病,通常与先天畸形如Chiari畸形相关,或由创伤、肿瘤或炎症引发。该病症最常累及颈段和胸段脊髓,因为这些区域靠近颅颈交界处,易受脑脊液流动障碍影响,导致空洞形成。症状包括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严重时可能致残。尽管腰骶段脊髓相对少见受累,但临床证据表明,空洞确实可能向下延伸至腰骶区域。这通常发生在继发性病例中,例如脊髓创伤后或肿瘤压迫导致脑脊液动力学改变,使得空洞向远端扩散。腰骶段的累及率较低,约占所有病例的10%-15%,但一旦发生,可能引起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或神经根痛等特异性症状,诊断需依赖MRI成像以确认空洞范围。
腰骶段脊髓空洞的累及可能性虽小,但不容忽视。其病因多与原发性空洞扩展相关,如颈胸段空洞未及时治疗而向下蔓延,或由腰骶部局部病变如蛛网膜炎、脊柱手术并发症或感染引发。例如,在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脑脊液压力失衡可能导致空洞形成并波及腰骶神经根。临床研究显示,腰骶段受累的患者往往表现为渐进性下肢瘫痪、反射亢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这些症状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增加误诊风险。诊断上,高分辨率MRI是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空洞位置和大小;治疗则侧重于手术干预,如空洞分流术或减压术,以缓解压力并防止神经损伤进展。腰骶段手术难度较高,因该区域神经密集,复发风险较大,需个体化方案。
脊髓空洞症累及腰骶段虽非常见,但在特定病理条件下完全可能发生,强调全面评估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临床医生应警惕非典型症状,避免延误诊治,以改善患者预后。